1.做社群的前提是做營銷,而做營銷的本質是場景化。
2.在一個社群里面構成場景化的只有一條“話題”。
3.人們會因為一個牛B的人或事而聚在一起,很少因為某個消費品混搭在一起。
用戶運營是以人為中心的運營手段,以貼近用戶,團結用戶,引導用戶為手段的運營方式。不同類型的UGC社區有不同的用戶特點,筆者在用戶運營過程中見證了多個UGC社區的興起和衰落,也見證了自己運營的產品如何一步步堅持到今天,見證了成功,更見證太多太多的坑,有些坑只有自己挖自己填了之后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
目前業內對社群運營的理解不太一樣,但我覺得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執行是否有指導價值。用戶運營的玩兒法有很多,可不只是守著一個群,陪著用戶聊天這么簡單。這篇文章提到的社群運營,也算是一個新思路吧。
用戶進來,運營盡量不讓他走,把他往城堡里趕,出口堵住,這叫提高用戶留存。無論是做活動還是做什么,運營要讓這些用戶在城堡里玩得爽,讓用戶活躍起來。
90后、95后人群的生活有著一萬個側面,每一個側面有著十萬種色彩,對于這一群體的分析與解讀再多,都不足以完全概括他們并貼上標簽。營銷人所能做的,就是在無數的表象中歸納出一點規律,洞察出一些本質,并以此為海圖,駛向年輕人的海域。
一份思路清晰的用戶成長體系設計方案"對于互聯網使用用戶來講,成長體系幾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比如說QQ的黃鉆、達人,美團、愛奇藝的積分、成長值,滴滴有滴幣,京東有京豆,支付寶有自己的一套芝麻信用,它們以各種形態出現,有時候也會叫做積分體系、金幣體系、或者用戶激勵體系等。
當活動運營人員用盡了各種方法,給予用戶優惠卻得不到回應時,不妨試試用游戲的方式,讓用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獎勵。然后再引導用戶購買商品。
一個社區是否活躍直接關乎著社區的生死存亡,有的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就算是一個用戶比較多的社區,也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活躍用戶比較少,沉默用戶比較多,而這些沉默用戶也不是真的“沉默”,他們大多數時候只扮演著“看客”的角色,偶爾也會發表一下己見。
在網絡世界,評分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你有沒有發現,有的評價系統只有「踩」與「贊」,而有的則是給出某個平均分?
很多人在做用戶運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停留在跟用戶毫無目的地溝通,機械的去解決用戶的問題和成為了用戶需求的搬運工。如果你這樣,那么注定只能是一個初級用戶運營人員,用戶運營是所有運營工作中最難,也是要求最高并且最具挑戰性的工作。
社群運營一直在炒,也越來越熱,但是做的好的社群掰著指頭都數的過來,為什么人家的社群運營得那么好?一個會員費就可以收個千百萬,而我的社群卻是死群?作者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實操文。
-
2021-11-18 17:28:08
-
2021-11-26 20:04:46
-
2021-11-01 16:55:37
-
2021-11-01 16:50:50
-
2021-10-28 16:47:15
-
2021-10-26 16:51:57
-
2021-10-22 15:08:18
-
2021-10-21 15:59:18
-
2021-10-20 15:27:49
-
2022-05-31 09:5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