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
也被稱為“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
1961年的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
實現了人類首次遨游太空的壯舉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外層空間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外層空間是除陸地、海洋、天空外,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四大領域。)
1959年,聯合國成立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制定有關太空活動的法律框架,同時還致力于加強國際空間技術的研究,并促進國際合作。此后,聯合國又通過了四個有關規范外層空間的國際公約,另外還通過了5項相關原則,為國際社會在管理外層空間問題上提供了政策框架。
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發射升空,27歲的前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在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零7分發射升空,并按預定時間進入空間軌道,在太空圍繞地球一周飛行108分鐘后返回地面,完成了人類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壯舉。
加加林的壯舉實現了自古以來人類飛天的夢想,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紀元,使人類能夠從一個新視角對宇宙及其生活的星球有更好的了解。
事實上航天員在睡袋中漂浮著,用繩子將人倒掛在墻上、墻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側面沒有感覺,有些航天員對此還不太適應,需吃安眠藥,另一些人即使是在這種特殊環境下也能睡得很香。
由于沒有“上”或“下”的感覺,航天員需要依靠別的標志來確定“上”和“下”,在微重力的情況下,航天員常常產生錯覺,分不清方向。
航天員的訓練主要分4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階段,航天飛行任務模擬訓練階段和發射場發射準備階段
它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提升國際威望。因為航天技術的水平與成就是一個國家經濟、科學和技術實力的綜合反映。
它能體現現代科技多個領域的成就,同時又給現代科技各個領域提出新的發展需求,從而可以大大促進整個科技的發展,并將為培養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貢獻。
載人航天的發展能促進太空資源的開發,為地球上的人類造福。
載人航天具有巨大的軍事潛力。使用載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偵察和監視任務;靈活部署、修理和組裝大型軍用衛星;安全而連續地指揮和控制地面軍事力量;還能作為特殊武器的試驗場。
航天人的一小步,是中國的一大步!
4月12日,世界航天日,
讓我們一起向中國航天人,致敬!
排版 | 135編輯器
文案 | 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圖片 | 135攝影圖(ID:59899),使用請替換
貼紙 | 筆格設計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