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有陽光尚熱,但太陽一落山氣溫便很快下降,晝夜溫差拉大。
一候鴻雁來。鴻為大,雁為小,是不同的兩種。鴻雁二月北飛,八月南飛。
二候玄鳥歸。玄鳥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鳥,南飛帶來生機。
三候群鳥養羞。這個“羞”同“饈”,是美食。“玄武藏木蔭,丹鳥還養羞”。
時至白露,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加上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光照強度減弱。
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天氣漸漸轉涼,寒生露凝。
我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
長江流域有句民間諺語“白露身不露”,是告誡人們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暴露身體了
白露時節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在飲食調節上要慎重。
白露時節氣候干燥,很多人會感到嗓子發干,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圖片 | 135攝影圖(ID:20811),使用請替換
頭部貼紙 | 筆格設計,可商用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