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重
陽
節
中
國
傳
統
日
重陽節別名老年節、重九節、登高節、祭祖節、雙九節、曬秋節、敬老節、九九重陽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項,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
金秋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風箏)為主要特征的。
【模板說明】
文字|百度百科/135樣式自帶,使用時務必替換
排版|135編輯器
頭圖|本人原創繪制
圖片|135攝影圖(ID:49684)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