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
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為每年的3月22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每年的“世界水日”,各個國家地區都會舉辦一些關于“水資源”的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節水的意識。
設立背景
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社會經濟發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但是,現代社會的人口增長、工農業生產活動和城市化的急劇發展,對有限的水資源及水環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在全球范圍內,水質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門間競爭性開發所導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資源進一步短缺,水環境更加惡化,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威脅著人類的福祉。
一切社會和經濟活動都極大地依賴淡水的供應量和質量,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許多國家將陷入缺水的困境,經濟發展將受到限制;推動水的保護和持續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級、全國一級、地區間、國際間的公眾意識。
世界水日是為了節省地球水資源。解除我們國家以及全世界缺水的狀態。
為了喚起公眾的水意識,建立一種更為全面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體制和相應的運行機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制定的《21世紀行動議程》中提出的建議,
通過了第193號決議,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以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同時,通過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讓我們節約用水,不要讓最后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
為緩解嚴峻的水形勢:一是節水優先。這主要體現在控制需求,創建節水型社會。在國家發展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發展項目,建立“有多少水辦多少事”的理念,杜絕水資源浪費。同時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深入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推動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采、南方節水減排,“十三五”以來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505萬畝。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實施高耗水行業技術改造、城鎮供水管網改造,擴大非常規水源利用。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3年11月通水,中線工程2014年12月通水,到目前東中兩線調水總量超230億立方米,有力提升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省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黃河干流實現連續19年不斷流,黑河下游東居延海連續14年不干涸。
【模板版權聲明】
排版|135編輯器
圖片|來源于135攝影圖(ID:44809),使用請替換
貼紙|筆格設計
文字|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