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
種
GRAIN IN EAR
歲歲人祥和
年年豐收有
芒種,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芒種節氣于每年公歷6月5-7日交節,此時北斗的斗柄指向東南方位,太陽黃經達75°。
芒種,“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種”,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芒種”之名含義就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
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農時節令的總結,表現了芒種節氣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耕種。
芒種是谷類作物耕種的節令,晚稻在這個時節該種了。在稻作地區的南方,“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
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這個時節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麥子收獲之時。“芒種”到來標示著又一輪農忙,南方地區人們忙著插秧種稻,北方地區人們則忙著收麥。
芒種節氣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這期間高溫天氣頻發,濕度大且多悶熱,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芒種節氣,中國南方的華南地區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江南地區進入梅雨。芒種節氣,中國北方地區尚未進入雨季。
芒種的氣象諺語有很多,如“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芒種落雨,端午漲水”、“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
螳螂于深秋產卵,到此時,小螳螂感受到濕氣而陸陸續續地破殼而出。
喜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
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模板版權聲明】
排版|135編輯器
圖片|來源于135攝影圖(ID:25464)
貼紙|135編輯器、比格設計
文字|來源于135AI寫作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