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筑健康在線
每年的9月13日,是全球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日子——“世界膿毒癥日”。自2012年起,這一節日由全球膿毒癥聯盟(GSA)及其創辦成員共同倡導設立,旨在提升公眾、專業人士及政府衛生部門決策者對膿毒癥的重視和認知。
膿毒癥,一個聽起來或許并不那么熟悉的醫學術語,卻是急危重癥醫學領域面臨的重要臨床問題。它是指因感染引起的機體反應失調,導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
膿毒癥及其嚴重形式--膿毒性休克,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大挑戰。據統計,全球每年膿毒癥患病人數超過1900萬,其中600萬患者不幸離世,病死率超過1/4。存活的患者中,約有300萬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膿毒癥初期的癥狀往往與普通感染相似,如發熱、乏力和不適,容易被忽視。然而隨著病情的加重,癥狀會迅速惡化,出現寒戰、高熱或體溫過低、極度疲倦、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意識模糊、皮膚出現斑塊、尿量明顯減少等危急情況。
這些癥狀是膿毒癥的早期警告信號,一旦出現,時間就變得至關重要。拖延就醫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甚至威脅生命。
臨床上,膿毒癥常常發生在嚴重的創傷或感染后,如開放性骨折、大面積燒傷、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等。因此,對于這些患者,醫生需要高度警惕,及時評估并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預防膿毒癥的關鍵在于預防感染。以下幾點是預防膿毒癥的重要措施:
易感人群應及時接種肺炎、流感等疫苗,提高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勤洗手、保持傷口清潔并適時使用消毒劑、飲用干凈的水和食物。這些日常習慣是預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在醫院內,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患者及其家屬也應注意個人衛生,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對于高齡、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應更加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感染癥狀。
排版:135編輯器 素材:135編輯器
文字:135AI寫作僅作占位,請自行替換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59571)
使用請替換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