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二十二個節氣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冬至是一個吉日,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太陽直射點往返循環的開始,應該慶賀。《漢書》:“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于立春歲節。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飯”的習俗。
文字:135AI寫作/僅做展位,使用請替換
貼紙+排版:筆格設計、135編輯器
字體:頭圖冬至、節氣為135藝術字,可商用/不可編輯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ID:19156、ID:59038
手機掃碼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