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umnal Equinox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更是萬物開始衰敗的征兆,天氣也逐漸陰冷寒涼。
《禮記》注曰:坯,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秋分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身量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豎放在桌上,失敗者雖然多,成功者也不少,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俗語有說“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文字: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
排版:來源于135編輯器樣式
掃碼關注我們
清晨時分,地面和樹葉上,凝結了一些白色的露珠,在陽光下閃耀著晶瑩剔透的光澤,因得“白露”美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一年中最有詩意的季節。白露的詩意是浸在骨子里的,連名字都那么動人。清晨時分,地面和樹葉上,凝結了一些白色的露珠,在陽光下閃耀著晶瑩剔透的光澤,因得“白露”美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